- 你的生命,本該是一支自由的舞蹈。 【我】是土水火風 | 告別交易人生,舞出你內在的真實節奏。
- Posts
- 在教導一切之前,先讓世界「值得信賴」。
在教導一切之前,先讓世界「值得信賴」。
最好的學習,是讓自身回到“當下”。
最近,關於「教育」的討論時常出現,這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思考一個更根本的問題:教育的真正目標,究竟是什麼?
是為了讓孩子們背誦出五種植物的名稱,還是為了在他們心中,種下一顆對生命敬畏的種子?是為了讓他們畫出一幅比例正確的素描,還是在他們心中,建立起一座「我是可以的」的自信堡壘?
從害怕到搭橋,從破碎到完整:兩個真實的故事
我想與你分享兩個,發生在我身邊的、關於「學習」的真實故事。
第一個故事,關於一群孩子與土壤。
孩子們一開始是討厭、害怕土壤生物,甚至會拿石頭丟擲蚯蚓。但在帶著他們觀察落葉下的土壤生物後,他們蛻變了。他們主動為在地面上掙扎的小生命,搭起了一座座落葉的橋樑,好讓牠們跨越小水池。*
第二個故事,關於一位全盲的十五歲孩子。
在學習畫畫的初期,她畫出的所有部件都是分離、破碎的。然而在第十二堂課,她的畫作,突然能將所有部件都連結在一起,並且充滿了情境與故事感。她自己說:「我變得有信心了。」*
在這兩場奇蹟般的轉變中,嚮導(老師)的角色,並非「知識的灌輸」。
在土壤課堂上,我們刻意地將語言降到最低;而在盲生畫畫的課堂,雖然需要細膩的語言來描述空間,但所有「教」的前提,都建立在一件事上:
我們都只是先創造了一個充滿信賴、不帶評價的安全空間,然後,退到一旁,靜靜地陪伴。
「內在共舞」:當評判消失,連結便會發生
這讓我領悟到,孩子內在的轉變,關鍵在於他們感知到了一個「連續性」的、非二元的真實世界。
在土壤生態這個系統中,沒有絕對的好與壞。落葉的腐敗,是滋養新生的開始。當孩子們親眼「領略」到這個「大自然永恆的運作」時,他們內心那套「益蟲/害蟲」的評判標準,便自然消融了。
同樣地,那位盲生的老師,他所創造的那個「信賴棲地」,讓孩子得以從「我看不到/我不能」的二元分裂中放鬆下來。
這份放鬆,來自於他們發現「這個世界,以及我自己,原來都是可以信賴的」。
而這份底層的信賴感,正是因為他們經驗到了最深刻的「連結」——與蚯蚓、與自己內心的圖像,產生了不帶功利、不帶評判的真實相遇。
而這份不帶功利、不帶評判的深刻連結,正是所有「內在交易」與「自我勉強」的終極解藥。
所謂的「自我勉強」,就是我們無意識中,用「順從」來換取認同、用「付出」來換取愛的生存模式。 在這種模式下,我們所有的行動,都帶著「為了什麼」的條件,而失去了最純粹的喜悅。
而這份深刻的連結,讓我們得以從這場耗能的內在拉扯中,解脫出來。
教育的終極:成為一個「完整的自己」
這也讓我們重新看見教育的終極目標。它不是為了讓我們未來能成功扮演某個角色,而是為了讓我們先成為一個「完整的自己」。
一位真正的嚮導,他最深刻的教導,並非來自他的言語,而是來自他自身的存在狀態。他將自己活成了一個「微型的大自然」——穩定、包容、信任生命自身的流動。
他遞給學生的,不是一張標示好所有答案的「地圖」,而是一個能指向內心真實方向的「羅盤」,以及一顆敢於航向未知、擁抱生命這場永恆之舞的心。